1)64.小番外_一家之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起来老王头在这铺子里当伙计,少说也有十几年的光景了。

  来来往往的人他见的多了。暴发户也有,循着他们店里的名声,上来便是最新最全的春宫图册子。还有潜家里仆役小厮来买的。也有手持摇善宽袍大袖的的文人,人手一本风月大师的经典之作。也有衣服不甚光鲜的学子,来寻些二手书册的。还有些不得志的读书人,摆弄些字幅来寄卖的。

  更多的,是落魄文人。

  闻轩斋,里面什么都卖。虽有些夸张,也是不差了。只要你有钱有路子,就是前朝云鹤大师的真迹都可以买到。古董书画更是不在少数。端看你有没有慧眼识真金的本事了。

  寻常的生意也是做的,有买自然有卖。有处境窘迫的文人时常接些抄书的活计,虽挣得不多,勉强也能糊口了。都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叫老王头看,这话是不假。那些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于功名无望,却又拉不下脸面来做些其他活计。只能做这些了。

  大魏朝书册虽不少,但印刷都归朝廷统一的书局管辖。私家作坊虽有,要凑齐银两去印也是颇费银钱。市面上真正由造册局里印刷出来的书多价格不菲。大户人家却是不在乎这个的。都道诗书传家,整套整套的精装册子可是永远不愁卖的。可是寻常人家却承担不了。一套包装最简陋的四书五经的讲义,都要十六两。足以支撑寻常百姓一整年的花销了。虽然大家都习惯同窗同年之间相互传抄书籍,但私家珍藏可供借阅的还是太少。因而在这里,还是以抄的书居多。

  这里也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向书铺交付押金,拿到自己想要的书册。写好字据,方可带书册离开,定期归还。另一种就简单粗暴多了,书铺派下活计,由人代为抄写固定的书目。大都是最基础的千字文,还有经典讲义,当然,最多的,还是些传记话本,传奇志怪之类。卖的最火的,便是□□了。

  他们这店也开了几十年了,向来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童叟无欺的。虽名声不怎么好,生意却是红火,半点不差的。

  除了抄书,店里还有一项颇为赚钱的买卖。只是要求也高。能做下来的却少。

  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上阳县及周边县城家境宽裕者也不在少数。总有人想要寻了法子走捷径的。或有平日不思进取,家里或师长管的严的,干脆使了钱钞托人代写功课。还有每年应试之际,带着拟好的题目单子委托店里雇人写好“范文”的人,也不再少数。因而这闻轩斋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的。别的店里做不到的,他们能做。

  老王头还敢拍着胸脯保证。他们不仅能做,还能做的好。

  利润虽大,风险却也不小。

  闻斋轩在里面起到的中间人的作用。这可不是个轻省活计。就说代写功课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