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章 明修暗渡_大明英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月,雪霁。

  一个在翰林院当差的小内侍,盯着眼前腊梅树下的背影,搓手跺脚,竭力克制自己的不耐烦。

  这什么东林派的钱谦益,真烦人。说是给先帝修《实录》,其实哪像静心写史的做派,心眼子简直活得赛泥鳅,总喜欢找些借口,在紫禁城允许外臣出现的地方兜来兜去。

  比如这大冷天,见到这树腊梅,就不挪步子了,说是读书人见梅三分喜,须驻足细赏。

  小内侍心道:啥见梅不见梅的,就是想碰碰运气见到万岁爷吧?和深宫那些巴望着受到临幸的妃子们,也差不多。

  挨冻等着的小内侍,腹诽半天,钱谦益似乎自己也受不了西北风了,沉声道:“走吧,去国史馆。”

  小内侍却忽然朝钱谦益身后俯身行礼,恭敬道:“曹公公,郑寺卿。”

  钱谦益回头,看清是曹化淳和郑海珠。

  曹化淳已掌印司礼监一年多,又本就是内书房出身,钱谦益与他寒暄,倒也不至于觉着掉了身价。

  但郑海珠是野路子来的,官阶竟还高一级,钱谦益实在心里膈应得很。

  他与曹化淳浅浅地打个拱,便等着郑海珠主动向自己见礼。

  不想,这妇人却面若冰霜,扔给曹化淳一句“公公不必送了”,就气冲冲地往东华门疾行而去,当他堂堂右春坊钱中允不存在一般。

  钱谦益盯着妇人远去的背影,脸色由惊转怒。

  曹化淳哪里会轧不出苗头,遂带着安抚之意解释道:“钱中允莫奇怪,郑寺卿她,和万岁爷争执了几句。她呀,不是冲着你拿乔。”

  钱谦益心中一动。

  “曹公公,那本官就不多问了。”

  “哎,好,还是钱中允度量大。其实,诸位臣工,不论盯着边事,还是盯着礼制,都是为万岁爷着想,殊途同归,殊途同归嘛。左右我大明,有你们这样的纯臣,吃不了亏。”

  曹化淳一副和事佬的米勒模样,与钱谦益并肩走了一程,才拱手告别。

  “怎么不是冲着你,呵呵,谁让你是我们东林门下呢。”这日向晚时分,赵南星在宅中,听到前来商议仕途前程的钱谦益说起郑海珠的无礼,登时挂上得意之色,点拨起来。

  钱谦益听了几句,才明白缘由。

  今岁,国务寺衙门新开,郑氏新官上任,卯足了劲要干点狠的,实际也确实走了狗屎运,在宁波先打仗、后抄家,弄来三十万两银子不说,又在洛阳将朱常洵拉下马,换他儿子做福王后,给京师解送了百万两银子。

  天子龙颜大悦,授意礼部上奏,一是修三大殿不能马虎,二是太子大婚要比照当年的潞王。

  赵南星正愁自己这个礼部尚书,好一阵都没有表现的机会了,忙放下手里正在罗织齐楚二党首领罪行的《四凶论》,引经据典地奋笔疾书好几篇奏疏,言明三大殿和太子大婚都是国朝脸面,建议工部向户部请款六十万两。

  “牧斋,那郑氏弄来两处的银子,自己不好明着伸手拿,便挑唆天子擅开边衅,将银两作为军饷,输往辽东,再从她早已熟识的辽将手里拿回好处。现下老夫一开口,就让她的如意算盘里少了一半的银子,你说,她对同为东林的你,怎会不恨?她本就不是什么知书达理的读书人,素来也不顾体面惯了,故而直接甩出恶形恶状的态度。”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