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章 保证朵颜卫不要背刺_大明英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荷卓向郑海珠禀报道:“自春到秋,朵颜部倒确实没有骚扰边墙附近的明人村落之举,但张参将送来的云南和浙江的匠人,刚到朵颜部的双尖子山一带时,蒙古人还是会刁难他们。好在满将军与我,护送王老爷去与那个苏布地会面后,情形好了许多。蒙古人,果然很给王老爷面子。”

  荷卓口中的“王老爷”,是王象乾。

  这位也算晚明的重量级人物,一个进士出身的文官,从宣大到四川再到蓟辽,奔波在为大明抵御北虏东夷、平定西南叛乱的一线。

  郑海珠本来不至于对晚明每一位军事重臣都熟悉,但她当初去宣大见总督崔景荣前,专门拜访了首辅叶向高,请教帝国素来对蒙古有震慑力的文臣,叶向高头一个提起的,便是王象乾。

  在边事上并不一味主战到底的叶向高,看出郑海珠对蒙古也不是激进的立场,遂特别与她点明,王象乾虽给朝廷打过不少胜仗,但他素来并不宣扬“非我族类必诛之而后快”,甚至给朝廷提过对蒙古各部落区分对待、尝试招抚漠南蒙古的方略。

  郑海珠将王象乾记于心中,回京后向朱常洛提出起复此人,后来在山东斗完孔府,还专门去拜访了乞休在家的王象乾,虚心讨教与蒙古人打交道的路数。

  王象乾虽已七旬高龄,到底还有些老骥伏枥的念想,最终还是应了天子与朝廷的召唤,回到京师,只是不愿统领兵部事,更像徐光启那样,成为给朱常洛献计献策的智囊团成员。

  此回,郑海珠先在朵颜卫做好前期铺垫后,觉着王象乾这样曾经在草原上震慑过蒙古人的大明老臣,还是得去苏布地那里刷个脸,遂向朱常洛提议,给王老大人挂个都御史的衔头,代表大明出使朵颜卫,在那里杀匹白马喝杯酒、盟个誓啥的。

  果然,苏布地还是吃这一套的。

  郑海珠于是叮嘱荷卓:“若真的探矿顺利,要开始挖矿洞了,我会与黄老爷、马将军再强调一番,务必招募我们明人送过去,哪怕从山陕招流民都可以,不要用朵颜卫的蒙古人。其次,挖出来的矿石,拉回大宁境内,交给宋应星宋先生来着人冶炼,切不可为了图方便,而在朵颜卫造炉煎银子。”

  银矿,往往与铅伴生,所谓山上有铅,其下有银,故而郑海珠忽悠苏布地时,说大明是来挖铅。自然,煎炼银子的活计,也不能在矿山边上做。

  至于以后,若后金真的被赶到瑚儿哈上游去和寻找出海口的俄罗斯抢夺领地,而环伺朵颜卫的大明军事力量继续增强,届时也就无所谓让苏布地或者他的继任者晓得银矿的真相。

  就像如今的云南,银矿出产都在明廷的绝对控制下,当地土司也就只能在大矿附近,开几个小矿洞,挖一点儿,并不敢向明廷提出,要分一杯羹。

  说到底,还是拳头要硬。

  郑海珠离开大宁镇前,最后与黄尊素、马祥麟和满桂开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

  “塞外一直都有努尔哈赤放过来的探子,科尔沁的蒙古人也会扮成商贾来刺探,接下来的小半年,大宁镇就陆续放出风声,愿意帮着林丹汗,往西打一打,让努尔哈赤以为,明年开春时,关外大宁镇这支七八千人的队伍,是援应不了开原铁岭的。”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