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七章 育人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天之后,文华殿内。

  此时朱厚照正坐在最中央的位置,而在两侧及讲师的位置,或站或立,列十几位翰林院的讲官。

  当天是朱厚照闭关修炼结束,出关参加考试的日子,朱祐樘特地安排了这么一堂考核,来考察儿子在四书经义方面的进展。

  此刻在文华殿的内帘,朱祐樘也邀请了过去十天也同在文华殿内给儿子上课的张周,身后立着戴义等人,一同来见证。

  王鏊刚晋升侍读学士,当日的考试,由他来领衔,他旁边还立着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杰和侍讲学士焦芳。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也。”

  王鏊给起个头,这是《孟子》的部分,考察的方式有点像是科举出题。

  考察经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基本就是给出一段,然后让太子对照《四书集注》,做出一些理解,现在的朱厚照还没学过写文章,更写不出八股文来,其实能把相应的集注内容背出来,已是很难得。

  甚至王鏊都不敢想,这孩子真能背出来?

  怕是连四书原文都还背得磕磕巴巴。

  这段是万章跟孟子对话,一问一答的方式,由孟子来阐述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这部分就是有关交友和互相之间馈赠礼物的应对方式。

  朱厚照道:“际,接也。交际,谓人以礼仪币帛相交接也。”

  以朱熹《孟子集注》的注解,来做开篇。

  张周跟他讲四书经义,也正是如此,先列原文,再列集注,然后用古人语法解释一遍,然后再用白话文解释一遍,有的还引申出一个故事,用典故来说明这段话的实际用意。

  这就让朱厚照见识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解四书的方式。

  因为以前就算有人稍微用白话的方式跟他注释过一些东西,极少,都还是他主动去问的。

  像张周这样抠段、抠句、抠字来一点点以通俗方式讲的,是翰林院甚至是大明所有先生都不会做的事。

  “一再拒绝别人礼物,是不恭,为何?孟子说:尊者有所赐予,还得想‘礼物合于义还是不合于义’,才接受,是不恭的,因此不便拒绝。万章说:我说,我不用言辞拒绝他的礼物,用心拒绝,心里说,这是他取自百姓的不义之财,再用托词拒绝,不可以吗?孟子说:他依规矩同我交往,依礼节同我接触,如此,连孔子都会接受礼物的。”

  朱厚照近乎用最通俗的口吻,把一个听起来很复杂的“却而不恭”的道理讲出来。

  大概的意思就是后两句,人家以规矩跟你交往,给你送礼物,你不需要去考虑他的礼物是否来路很正,收下就行了。

  当然不是说这么做就完全对,但与朋友相交便该如此。

  朱厚照讲到这里,然后再掉过头,以《孟子集注》最一番诠释:“却,不受而还之也。再言之,未详。万章疑交际之间,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