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四十八章 变了味的调兵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朝鲜,汉阳城。

  这天唐寅和徐经终于收到从大明京师的来信,这让徐经很是激动,连夜将信送到唐寅手上,因为他没权力打开,他也希望这封信是准许他们回大明的。

  “这个冬天……真是难熬。”徐经道,“不过回去就好了,往南走走,就不会这么冷。我朝境内,也没有这么冷清,这地方……太萧索了。”

  弘治时期的汉阳城,无论再繁华,跟大明的主要城池还是有差距的。

  再加上这里商业体系落后,多数时候都是以物换物,使得徐经在过了最初新鲜劲之后,就感觉到无比的无聊。

  他到底是豪门大户出身,自幼又在江淮那种富庶之地成长,自然也无法适应异国他乡这种寒冬萧索的生活模式。

  唐寅一边打开信件,一边问道:“是因为最近朝鲜人怠慢了我们,你就这么迫切要回去?”

  自从唐寅给朝鲜国主施压,让朝鲜提供大批的军队和粮草,朝鲜君臣就开始哭穷,再加上唐寅和徐经这一住就是半年,他们也不太能接受这两个蛀虫,从最初的锦衣玉食供应,到逐渐降低标准……虽然对他们的待遇仍旧不差,却是让徐经一直在抱怨。

  不怕你们条件差,就愁你们这种反复无常,要是从开始就给我们这待遇,我们也不能说什么。

  享受过好的,现在用点差的,就想把我们给打发?

  徐经道:“好不好就那样,过够了,回去才是正经。”

  唐寅已经大致扫完书信的前半部份内容,道:“没那么容易,就算我们回去,也要带着朝鲜的军队,到时候要杀去辽东。”

  “打仗吗?”徐经有些担心。

  唐寅道:“应该是。这不也说,我们可能要常驻在辽东,至于你我的差事……回去之后都有变化。”

  “什么差事?”徐经急忙问道。

  唐寅将信交给徐经,徐经赶紧在信上找有关自己新官职的事情,可看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唐寅所说的内容。

  徐经抬头望着唐寅,问道:“伯虎,你这是蔡国公肚子里的蛔虫?你怎么知道的?”

  唐寅道:“早前我就得过消息,说可能要把我调去蓟州,据说是要增加蓟辽总制,至于是让我回去当蓟州巡抚,还是做蓟辽总制,我不清楚。但前提估计是我必须要把朝鲜的将士带过去,有自己能调度的人马。”

  徐经苦笑道:“带着朝鲜的兵,去守我们的土?这怕是不妥吧?要是这群人闹哗变该当如何?”

  唐寅似乎对此也没有什么更多的看法,摇头道:“兵马带回去,哪怕是去屯田也行,就好似对女真人那样,总归是要分化瓦解的,非我族类,的确是不可信。但相比于女真人,朝鲜人对我们似乎更加尊重。”

  “有区别吗?”徐经对此不以为然。

  无论是朝鲜人,还是女真人,对大明都是名义上的效忠而已,实际上都是各怀鬼胎。

  都有自己的一套行政体系。

  ……

  ……

  翌日。

  唐寅和徐经便入景福宫去找李怿,要把大明朝廷的意思传达过去。

  却才刚进宫门,他二人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随后一个身影出现在他们面前,正是他们已经多日不曾见过的朴元宗。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