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朝廷外小朝廷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乾清宫,朱佑樘单独召见刘健。

  刘健本以为是要商谈有关朝廷大事,到了才知道,朱佑樘压根没有要跟他谈及一般朝务的意思。

  朱佑樘除了召见刘健,身旁还立着萧敬和李荣二人。

  “刘阁老,自从上听处设立以来,并未形成定制,曾经入值上听处人员,有武臣英国公、保国公,而文臣也有几人,如今正式入值的名为四人,但平时少有人在。”

  上听处内,名义上入值的大臣,此时只剩下户部左侍郎王琼、兵部左侍郎熊翀。

  再就是张周和李东阳。

  但实际上平时只有王琼和熊翀会去上听处,也导致上听处在平时成为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衙门,尤其是非战时状态,近乎没人会把王琼当成上听处大臣看待,更多是把他当成户部侍郎。

  刘健一边听着,一边也在琢磨皇帝的用意,他道:“陛下,上听处所设,本就是为疆场战事而论,如今西北大致也算太平,上听处或也无须保留。”

  朱佑樘摇头道:“朕的意思,是让上听处定下入值的规矩。朕不是要削内阁的权限,朕的意思,是要保障边镇的安稳。”

  刘健心里涌起一股恼意。

  皇帝看起来是在跟他商议,但其实更多是通知一声。

  朱佑樘道:“如今上听处轮值几人,朕要做酌情的撤换,除了秉宽之外,剩下几人都可以先调回原职。”

  “陛下?”刘健没听明白。

  只留平时不怎么管事的张周,剩下几人都回归原职?熊绣和李东阳干回老本行也就算了,王琼好像是张周身边的“头马”,在上听处和户部做事也算是尽职尽责,尽管最初时候很多人觉得王琼升户部左侍郎是跃升,人心不服,但随着王琼在户部和上听处做出成绩,连朝中挑三拣四的传统文臣,也不得不认可王琼的能力。

  朱佑樘道:“上听处并不像阁部,朕的意思,随时可以做更迭。朕还点了几个人,刘阁老你认为如何?”

  说着,朱佑樘对一旁的萧敬摆摆手,随即萧敬拿起一份只写了几个名字的名单,转交给谢迁。

  谢迁看完上面的名字,不由眉头紧皱。

  张周、陆完、秦纮和唐寅。

  “刘阁老可是认为,这几人有何不妥?”朱佑樘问道。

  刘健心说,陛下你要把上听处搞成跟我们内阁平起平坐的衙门,把张周放在里面就算了,秦纮人在三边当总制,怎可能身兼上听处大臣的身份?至于陆完和唐寅……这两个是什么鸟人?

  朱佑樘不等刘健回答,为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秦纮在三边,请辞多次,以年老体迈为由,希望早些致仕还乡,但朕认为,应该给他一定的荣光,调回京后,入值上听处也是朕对他的看重。至于陆完,先前鞑靼寇边时,他镇守内三关也算是有功勋在身,此番以他作为平时处理上听处公务之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