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二章 崇武抑文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责,但筹措造船等事,其实已经有了眉目了,那是否由唐寅去主持差别不大,听说徐经在秉宽身边做事很勤奋,完全可以把徐经留下,给魏国公打个下手就行。难道为了一个尚未成气候的船厂,朕要一次放出两位国之重臣过去吗?”

  萧敬又是一怔。

  两位“国之重臣”?

  不会说的是徐俌和唐寅二人吧?

  徐俌好歹算一个,唐寅就……想想唐寅过去曾把朝鲜王权都给颠覆了,说他是国之重臣,勉强也算。

  “但唐寅这个人,打仗行不行,真不好说啊。朝鲜汉阳城一事,冲锋陷阵虽由他亲自领兵,但是要把他逼到绝境,可辽东现在是个守成的局面,朕还要等秉宽回来之后,与秉宽好好商议。那陆完……的位置,就先留着。”

  朱佑樘似乎也没勉强非要让唐寅去挑大梁。

  萧敬道:“蓟州巡抚王宪,似在军政上也有一定的建树。”

  “嗯。”朱佑樘点头,“人也是秉宽举荐的,但他的态度朕不太满意。”

  一句话,便让萧敬明白了,所谓的上听处,到头来只怕无论放进去多少人,都会是张周的人,哪怕有一两个非张周派系的,也只会是那种中立派的,或者是放进去打酱油,或者是为了掩人耳目的。

  那上听处,以后其实就是张周一人的舞台。

  萧敬道:“那陛下,除了这几位,其余要找侍郎以上,只怕六部的差事,将会有懈怠。”

  朱佑樘笑了笑道:“入值上听处,并非每日都需要做的差事,本身与其职责并不冲突,就好像这上听处成员中,各自有分工。若是王琼,则负责军需粮草的调度;陆完,则是负责研武堂、都督府的军将选拔等;秉宽自不用多说,统筹一切……朕其实还想让太子偶尔过去入值一下。”

  “陛下……”

  “朕不是让他常入,而是偶尔在休息时,让他进去参与到军务之事的商讨,哪怕只是作为旁听者,对他未来治国也是有帮助的。”

  萧敬急忙点头道:“是。”

  “好了,上听处选谁不选谁,朕还需要再斟酌。最近不少人跟朕说项,说要进入研武堂……未来研武堂也是入值上听处的一个通道。”朱佑樘道。

  萧敬提醒:“陛下,研武堂毕竟多都是都督府的军职。”

  “谁说的?”朱佑樘道,“以后文臣要往西北领兵,若不懂神威炮、燧石铳,怎么能打胜仗?以后研武堂除了武班之外,也要有儒班,这都是为了平草原所设,哪怕不是为了草原,以后安定四海,征服蛮夷,也都有需要。”

  萧敬一听更觉得紧张。

  这大概的意思,是以后朝廷出身,想获得高位的,就必须要出自研武堂。

  研武堂就相当于是另一个“翰林院”,谁若没有研武堂的资历,以后就算在朝中立足,也都还会没底气。

  而张周很可能就是研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