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七章 我的“朋友”不一般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乔你可知我为何跟你说这个?”

  “唉!”

  谢迁气息浓重,坐下来后将头别向一边,有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惆怅。

  在弘治元年时,御马监左少监郭镛上书请求皇帝选妃,以充实后宫,当时刚登基不久的朱佑樘也答应下来。

  是时为翰林院侍读,同时也是朱佑樘老师的谢迁出面反对:“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

  意思是,就算六宫的事是应该有的,但你三年丁忧还没满呢,就琢磨起来纳妃生孩子?

  在这件事上。

  明显谢迁所代表的传统派,在以“圣人”的眼光去要求刚登基不久的新帝。

  朱佑樘当时新登大宝,势单力孤,朝中近乎就没一个能帮到自己的,连皇宫上下都还是成化帝留下的一群老人,他在战战兢兢中成年,所能倚重的只有谢迁这群东宫讲官为代表的老师,也可见谢迁这番话对他的影响有多大。

  而后朱佑樘也就真的做到了……没纳妃。

  徐琼大概的意思,也是在提醒谢迁。

  这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当初是你谢于乔阻碍了皇帝那纳妃,现在也由你去打破坚冰,由你去劝说皇帝纳妃,你看可好?

  “于乔,这几年皇后一直未有龙嗣诞生,陛下心中焦急,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都多番垂询于礼部,让礼部上奏请求陛下广开六宫之事,可陛下之前一直都对此有抵触,却也不知为何今年以来,陛下心境多有转变,料想也跟张秉宽经常入宫有关……”

  “行了!”

  谢迁伸手打断了徐琼那语重心长,但其实更好似是长篇累牍的废话。

  你徐琼想劝说我出面,不用找那么多理由。

  什么情况,我比你更清楚。

  我又不是瞎子。

  谢迁道:“此事我可以出面,但请奏之事,还当以礼部或太常寺等请旨,尤其是要借助到天运、人伦,若不能相联系,一切都难名正言顺。”

  这意思是,就算要旧事重提,咱也要讲求个方法。

  不能说以前皇帝屡屡下旨不允许再提纳妃,现在皇帝想纳妃了,就让我们随便上一道奏疏……那皇帝答应痛快了,君臣之间倒是和谐了,天下人会怎么想?

  哦,感情你们君臣在这里唱双簧呢?

  必然是有“事出有因”。

  一定是因为钦天监、太常寺等为首的玄学派,掌握到某种天机,发现了天机跟人伦的联系,发觉皇帝这时候就应该顺应天命纳个妃,如此才能为大明开枝散叶,然后巴拉巴拉说一堆……结果就是皇帝顺应天命,同意纳妃……

  这才是正经的流程。

  徐琼苦笑道:“非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谢迁道:“难道你觉得没必要?”

  徐琼还正想说呢,皇帝的心思转变,自己违背了当初的承诺不纳妃,现在坏人却让我们来当,凭什么?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