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三十四章 分功不均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途长了百里,但两方人马互相照应,鞑靼不敢直袭而来。”

  在撤兵的问题上,陆完还是有足够发言权的。

  看起来王宪跟他各带了一路人马。

  但王宪不过是临时的军将,如同当时领兵进威宁海的王守仁一样,有带兵的权力却没有很高的官职。

  陆完则是辽东巡抚,在大明中期不设经略的情况下,陆完可说是辽东军政最高长官。

  而且陆完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南下和东去的优劣。

  彭泉则只是打量着王宪,他是跟王宪来的,在将士心中,谁带兵谁负责统调,还是泾渭分明的,听令也要听自己的直属长官。

  王宪道:“陆中丞所言极是,若南下,容易为鞑靼沿途设伏拦截,即便路近,也容易为鞑靼主力包抄。东走虽路远,但鞑靼绕后包抄的难度极大,且双方直线行进,鞑子追上来的机会不大。”

  路近,但对于鞑靼人追击来说,路也近。

  而且还可以从南边包夹。

  往东走,那是曾经朵颜三卫的地盘,鞑靼人要追也之从西边来。

  本来是大明的人马在追朵颜三卫,如果是达延汗的主力前来,就成了他们追大明的军队,直线走自然也是最稳妥的。

  “传令三军,东走!入夜之后再行休整!”

  陆完也知道目前军中的将士已到了体力的极限,但到现在却还不能休息。

  也必须要等过了战场区域,到了地势相对容易抵挡鞑靼来犯的区域,再行休整。

  ……

  ……

  大明的军队,进草原是两路,出草原汇兵成一路。

  过中午之后,将士们也实在是走不动了,尤其是那些靠两条腿走路的步兵,即便此时风雪都已经停了,但路面上的积雪很多,连来路都分辨不清,天空的灰暗连接在白茫茫的草原上,只能是根据一个方向往前走,前路是什么,只有前边负责开路的人马知晓,后面都是根据前面开路的车辙和脚印在走。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