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听处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迁道:“但陛下,涉及到边镇事务,与朝廷上下的运作也乃休戚相关。”

  说没关系,但岂能没关系?

  朱佑樘反问道:“那谢阁老,你认为在此等事上,除了召朝中文武大臣廷上商议之外,还有旁的办法吗?朕不过是想问个意见,也需要每次都劳师动众?”

  谢迁感觉自己这次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而且,朕的意思是,此衙门内所有成员,都非固定的,也无首席和末席之分,不论资排辈,哪怕只是一名新科进士或举人,甚至是平民百姓,他的意见有助于大明在边镇用兵,都可以被招纳进内。”

  “朕也绝对不会赐与其特别的官职,只要原先的衙门公务繁忙,便可将其先行调换,有错者也可撤换和罢免,临时征召和补充于谁,全在于此人的能力如何,朝中资历和威望并不在考量范围之列。”

  “不给予其朝野之外的品阶,也不会给予其朝野之外的权力,只方便于朕的问策,不涉其它。”

  朱佑樘一次把自己的设想都说出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出自张周的建议。

  谢迁瞪着张周。

  他似乎明白为何张周要这么做。

  你们这群文官,不是以前都说我张某人单独成为皇帝的近佞,左右朝事的变迁,甚至“祸乱朝纲”吗?

  你们攻击我,不在于我做的事是否对大明有利,只是因为我所做的事“无先例可循”不是吗?那现在就把这种没有先例的事,变成有定例的,我张某人也不再以单独顾问的身份给皇帝出谋划策,而是让一群人来出谋划策。

  当然皇帝听谁的不听谁的……那就要看谁的意见更好了。

  一旦这种皇帝私人顾问形成定制,岂不是就是跟内阁一样,在奏疏票拟之外,皇帝多了一个军务上的顾问团队?

  现在只是顾问于军政,以后顾问于什么……或者是孰轻孰重,那就另当别论了。

  任何一个新衙门的崛起,都是为了保证皇权集中而产生的,在张周看来,诚然宰相的废除和内阁的出现,是对皇权集中的加强,但显然还不够。

  想要进一步加强,就需要有平衡内阁和司礼监的衙门存在……这个衙门,不应该由张周一个人来组成,而应该看起来公平公正一些,多加进几个人来,但目前来说还是他张周一人说了算。

  谢迁道:“陛下,此事应当于朝堂上进行商议。”

  谢迁也是没辙了。

  如果现在刘健、李东阳和朝中六部尚书等人都在,要反对起来或还能拧成一股绳,但眼前这四个人……除了张周是名义上的文臣之外,谁还会帮他呢?

  萧敬和张懋似乎巴不得有这样一个新衙门的出现,平衡内阁跟六部的权力吧?

  朱佑樘摇头道:“谢阁老,朕再说一次,如果朕问谁的意见,都需要征求他人的意见,那朕当不当大明的君王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