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四章 殿试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奉天殿前。

  皇帝亲临,并设了御座。

  三百名贡士各自将自带的笔墨和镇纸等都摆好之后,起身,准备给皇帝行礼。

  殿试之前,考生要膜拜皇帝,以体现出是天子门生。

  随后由台阶上的太监,宣读皇帝的旨意,先体现出对考生的礼遇,随后第二份,就是当天的考题。

  “让他们都回各自的位置,开始吧。”

  朱祐樘没拘泥于形势。

  在他跟萧敬做了吩咐后,殿试正式开始。

  发卷。

  明朝从乡试开始,所有的考卷都是印刷出来的,并找人提前检查过,所以考生无须听清楚宣读诰敕的人到底在说什么。

  张周坐在前面,抬头就能看到皇帝。

  而此时朱祐樘也在笑看着他,君臣之间第一次这般泾渭分明,却也带着几分亲和。

  名义上,君在上而臣在下,但其实是朋友,朕是来见证朋友中进士的。

  ……

  ……

  “制曰:朕惟自古圣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颜渊问,为邦但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为言说者,谓之四代礼乐然,则帝王致治之法。礼乐二者足以尽之乎?

  “宋儒欧阳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当时道学大儒称为古今不易之至论,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数千余年,致治之迹,具在可举而论之乎。”

  “夫三代而上,无容议矣,汉高帝尝命叔孙通定礼乐,负鲁两生不至,谓礼乐积德百年而后兴。厥后三国分裂,其臣有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礼乐有兴,或以庶几礼乐许之,盖通与亮之为人,固不能无优劣,要之于礼乐,能兴与否,亦尚有可议者乎。”

  “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创业,圣圣相承百有余年,礼乐之制作,以时以人宜无不备矣,然而治效之隆未尽复古,岂世道之升降不能无异耶,抑合一之实,犹有所未至耶。”

  “朕祗承丕绪,夙夜惓惓欲弘礼乐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子诸生其援据经史,参酌古今,具陈之,朕将亲览焉。”

  ……

  ……

  殿试题目,张周发现,与历史上别无二致。

  会试被他提前“泄题”,导致题目全改,但殿试题目显然是早就有定案的,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出现更动,至于这题目是出自于谁,张周也无须知晓。

  这道策问。

  是经史策,论的是“礼乐教化”,或者可以称之为“礼乐治国”。

  题目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孔子利用“答颜渊问”,引出礼乐治国的典范,所谓的礼乐,就是以规矩治国,什么身份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配什么样的乐,不同人之间的接触,用符合自己身份的礼。

  第二部分是欧阳修所论述的古代礼乐治国的情况。

  三代而上,说的并不是夏商周,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