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八章 议定军功_大明第一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战事彻底平息之后,就要调回京城了。

  现在踩陈锐,其实不值当,因为令陈锐声名扫地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举,回头王越挂了,到时西北再要用人,调陈锐去……陈锐有今天的恶名,还怎么号令三军?

  “三边。”

  朱祐樘显然不太想听这个提议,他琢磨了一下,问道,“勋臣中就无他人可用了吗?”

  这问题其实问得很不值当。

  马文升走出来道:“陛下,西北勋臣不在少数,平江伯在与火筛对抗中并未占优势,但在与鞑靼小王子等部的拉锯中,也未落下风!”

  这话其实透露出一些事情,就是王宗彝出来为陈锐说话,其实是兵部统一的意见,而不是王宗彝的个人意见。

  马文升的意思,陈锐在跟火筛、达延汗两家对抗中,算是一负一平,听起来不怎样,但其实算是很不错的,能找个人把达延汗给拉扯住,可不是容易的事。

  朱祐樘点头。

  他也听明白,马文升如此回答他,其实就是告诉他。

  西北的确没他人可用。

  “如果朕调成国公去延绥的话,诸位卿家认为是否可行呢?”朱祐樘提出个听起来很离奇的提议。

  在场的大臣都被皇帝跳跃的思维给镇住。

  一时间没人出来评价。

  成国公朱辅?这货会打仗?不过也没关系了,反正保国公也是那么回事!关键时候皇帝没想到别人,非要提朱辅,是不是皇帝觉得成国公这一脉是福星,儿立功,老子也该上战场锻炼锻炼?

  朱祐樘道:“陈锐回调京师之事,暂且不变。至于再派谁去延绥等处,内廷再议。朝议之后,内阁两位阁老,还有兵部尚书,再召英国公前去。”

  这意思是,大会结束之后,还有小会。

  商议的就不是陈锐该去该留的问题,而是商议一下谁去接掌陈锐手上的部分兵权,再将其调去延绥、宁夏等处防备鞑靼小王子。

  ……

  ……

  第一个议题,就此告一段落。

  紧接着就是朱凤封爵的问题。

  这件事,朝臣的意见基本是统一的……没门!

  你朱凤做哪门子春秋大梦?年纪轻轻去一趟西北,就亲手杀了一个鞑子,说是伱所部取得的军功,还不如说是你捡的便宜,如果这都能赐爵,那大明的爵位也太不值钱,是个人就能去混爵了。

  这次由户部左侍郎许进出来反对:“陛下,朱凤所得之军功,乃总体战略所得,若以起个人功勋定爵,那西北应得爵者不在少数。功勋不得冒领。”

  许进其实想说的是,军功不能重复计算。

  这次的战功是不小,但具体数字其实还没核算清楚,朝廷派去西北的人才刚出发没两天,到偏头关还需要一些时日,至于偏头关周边的监察御史也都还没发会具体的调查报告。

  朱凤充其量只是个参将,甚至连参将都不是,只能算是个游击,官职在总兵官、副总兵之下,其实在这种时候,不论主帅王越的功劳,先论边缘将领的,那就有点不合适。

  大臣们也想说。

  别以为我们不知道朱凤是靠攀关系才随军的。

  其实其没什么大本事。

  如果这种人都能得爵,以后靠他独当一面的时候怎么办?

  朱祐樘道:“朱凤是成国公之子,本就是功勋之后,其在为公主献药治病时,便留下忠义之名,此番西北更是独当一面领兵进城毫不畏惧。就算他年轻,以往无所作为,朕要颁赏于他,也是出自他的忠君体国,出自他的实战功勋,而非瞻循,说他是冒功怕也有失公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