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415各地变化(求订阅月票)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在这鼓动下,阿斗眼中也升起了一些希望,是啊,只要……他父亲再努力点多生几个,他就能自由一些。

  之前他以为到楚安是玩儿来了,结果是读书。

  读书也就罢了,他那恩师却并不教他,而是来了一个十分好看的先生带了他几个月,然后就把他丢到族学里了。

  若非有张苞几人陪着,他早就要哭了。

  “那……就试试?”

  “试试!”

  ……

  叶县。

  刘备看着商行运过来的脚踏收割机,见着商行负责人操作着这器械,又一次感慨。

  “阿楚啊……当真神奇无比。”

  “是。”徐庶点头赞同。

  又一年丰收,这是他们在叶县的第……不知道多少年了,刘备的脚跟慢慢的立稳了,且,叶县越发繁荣。

  “之前那蒸汽舰我倒是见了,按照阿楚的说法,世上任何需要人力的地方,或许都能用蒸汽机代替。”向宠冒了一句,“也不知,楚安那边是否有研究了。”

  “我看,巨违是想到楚安当县令了吧?”刘备打趣。

  向宠哈哈大笑,“将军说笑。”

  刘备也只是笑着,楚安那地方啊……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为奇特的地方。

  分明只是个县城,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活力。

  即便是最贫苦的百姓,眼中都带着笑意与希望,这是他在任何地方都没见过的。

  而今,叶县也在慢慢往好了发展,尤其这几年,发展极快。

  因着计口授田制度的推行,老百姓种地的热情极高,又加上青灰作坊以及制盐作坊的存在,叶县的商事更是繁茂。

  如今,他手下的部队,早已完成了装备的整换,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襄阳那边情况不稳,他早就往许昌去了。

  可惜,如今关羽坐镇益州,他们三兄弟,能真正相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了。

  ……

  成都。

  关羽结束了疲惫的抢收工作,无奈至极。

  益州各世家,对于种地……那有着极大的热情,有这么大热情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地都很多。

  种的地越多,他们的收益就越高。

  至于计口授田制度……目前还只在一些小县城推广,完全不适用于益州世家遍地的成都。

  “将军。”一男子见着关羽那模样,也是无奈。

  冬麦夏稻,益州是第一次种,但是……冬麦已经开始收获了。

  而夏稻的稻子,也早就育了苗。

  一年两季作物,让益州世家都发了狂。

  没有人想起被囚车押到荆州的刘璋,也没有人想到这个时候的益州,连个益州牧都还没有。

  “孝直啊。”关羽见着门口的男子,轻咳一声,端正了坐姿,“快进来。”

  “将军,其实……此时正是查清益州各世家隐田的最好时机。”法正沉声。

  关羽一愣,“孝直详细说说。”

  “如今抢收宿麦,待得翻整田地后,要移栽秧苗……这秧苗,当时为了不占各世家的地,多数是在州牧府所属的稻田内集中育苗的。”法正解释着。

  这项工作,当时是他负责的,如今禾稻的秧苗长势很好。

  他们育这些苗,也是按照最大估算去育的,根据荆州那边的资料,一亩地移栽多少秧苗都是有定数的。

  “简而言之,他们申领多少秧苗,便可反推其有多少田亩数。”

  关羽眼神一亮,当时为了育苗这事儿……各世家推来推去,都不肯干,因为他们之前还没干过,怕弄不好,就还是把活儿推到了州府。

  现在……倒是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为了查益州世家的隐田,他其实不太好直接动刀兵。

  他大哥是刘备,多有仁德之名……他即便接了黄月英的任务,在这情况下也很难做事。

  若非……在张松的推荐下用了法正,他这时候也得与之前的刘璋一般,依靠各世家。

  “若非孝直,羽此时还真要完不成阿楚给的任务了!”

  今日份。

  今天特别累。

  明儿见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