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133.黄月英:兄长可信天命乎?(求_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吾之兄长,亦为良师,亦是益友,他方才所言,不过玩笑,不必当真。”黄月英解释。

  “虽是玩笑……但最好莫要在作坊内说。”周大牛随即无奈,“且,东家交友,当注意对方品德。”

  诸葛亮:……他第一次被人怀疑品德不好。

  “好好好。”黄月英赶紧应下。

  “大牛说的是,东家是得注意,这世道,坏的很。”旁边,也有人提醒。

  诸葛亮听了差点笑出声,这里……还是颇为有趣。

  黄月英则是赶紧点头,而后抓着诸葛大佬的手,就往外走,道,“兄长……我们先出去。”

  诸葛亮感受着黄月英的手上传来的温度,双眸之中,眼神是变了又变。

  黄月英到底来自后世,这种细节对她来说,是无法注意到的。

  出了作坊,黄月英则是认真的叮嘱,“兄长,方才那般的玩笑,莫要再开了,阿楚知晓是玩笑,但其他人不知。”

  “好,亮知晓了。”诸葛亮无奈笑笑。

  如此,黄月英才点头,放开了手,“兄长,这边,便是印刷作坊。”

  诸葛亮点头,在听黄月英说过印刷的原理以后,他很快就能理解,见着其中一个房间内有数名木匠刻着木板,“此事多耗木匠之工。”

  “是。”黄月英点头,“但几百数千年后,或许动动手便能将书籍打印出来。”

  “打印?”诸葛亮疑惑。

  “如同印刷一般。”黄月英也笑着,也没法解释,毕竟……她也没法解释电这东西。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如今的楚安,条件还是不太够的,得再攒上一攒。

  “几百数千年后吗?”诸葛亮感叹,“阿楚觉得,那时……这世道还会如此吗?”

  “于我中国而言,或有荆棘,但可克之。”黄月英答。

  诸葛亮若有所思,见识了书籍的印刷与装订,便跟着黄月英出了作坊,问,

  “阿楚有无想过……若阿楚所谋之事成了,黄氏之地位如何?是否又会是下一个豪族世家呢?”

  “有什么家族,是能保证千年不衰呢?”黄月英笑笑,“待庶民都能读书识字……吾之一族,又还有何优势呢?”

  她没有办法阻拦黄氏的壮大,只能严训族内的孩童,把他们教育好,行善,而非行恶。

  “若又有新的世家诞生……如此往复,又该如何?”诸葛亮又问。

  “那就是后来人的事了,兄长何必忧虑至此?需知,一代人,有着一代人的使命啊。”

  对黄月英来说,诸葛亮的问题……其实很现实,即便生产力发展到了后世的程度,这样的事情,依旧存在。

  只不过,小老百姓是真的接触不到。

  诸葛亮则是愣了一下,而后哈哈大笑,“是极,是为兄着相了。”

  黄月英也是轻松许多,有的时候,她是真怕这位大佬想太多了,想多了,容易早逝。

  接着,两人又逛了一下炼铁作坊。

  诸葛亮见着库房之中堆积成山的铁料,笑着,“阿楚这是要打造兵甲吗?”

  “庄上产业太多,招些护卫,打造些兵甲,难道不正常吗?”黄月英也笑着回。

  “是该多打造一些,以免有些人贪心不足。”诸葛亮赞同。

  “有些人?”

  “比方说,东吴?”诸葛亮笑答。

  “啊,东吴啊。”黄月英理解,“估摸着,孙伯符也按捺不住了才是。”

  “是啊,奉天子而令诸侯啊……相比荆州,东吴更需此名。”诸葛亮感叹,随即摇头,“只不过,他东吴凭何能做到呢?”

  “兄长,莫要小看周郎才是。”

  “而今东吴已成乱局者,难道不是阿楚所想要的吗?”

  “兄长可信天命乎?”黄月英转移了话题。

  诸葛亮摇头,“亮,不信。”

  出了炼铁作坊,两人走到河边,黄月英便找了块大石头坐下,于是道,“阿楚信。”

  诸葛亮惊奇,“阿楚竟然信?”

  第二章。

  如题。

  求各种哈。

  今天下了夜班以后睡了一觉,下午又赶回去考了个试……

  离谱。

  早知道休息的可以不去,小道就不去了!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