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局先交出玉玺[基建] 第293节_开局先交出玉玺[基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

  众人:……来了来了,熟悉的任性熊孩子又来了!

  萧衍很淡定,他直接问道:“那建康如何?”

  你迁都了就不管建康,到时候北地的百姓倒是稳住了,南边百姓就要担心了啊,而且会对经济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多人的生计都可能出问题。

  毕竟迁都之后要建康肯定要走一大批人,这些人走肯定会让建康变得萧条。

  萧子瑢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实行两京制!”

  第345章

  两京制?

  这个名字其实挺通俗易懂的,但问题就在于这个两京制要怎么实行,实行到什么程度,两边京城要怎么安排?

  两京制其实在之后的朝代,不说最有名的明朝,就算是唐朝都已经有了两京制。

  只是明朝的时候两京制更加彻底,一模一样的官职体系北京一套南京一套,而唐朝时期的两京制就没这么“泾渭分明”。

  萧子瑢在提起两京制的时候之所以犹豫也是有点把握不好这其中的度。

  如果不安排同样的官职体系,那么怎么能凸显出是两京呢?建康到时候也只是名存实亡。

  而有两套同样的体系的话很容易造成分裂,明朝那愈演愈烈的党争也有一部分跟两京制有关系。

  更何况在明朝的时候南京就相当于是“流放”的,一些官员得罪人又不至于判罪的情况下就会送过来养老,以后的前途自然也就没了。

  萧子瑢一点也不希望建康会变成这样,一旦没有了奋斗动力,来这里的官员就很容易消极怠工。

  一旦他们消极怠工,建康的没落都是早晚的事情。

  他对建康又不是真的一点感情都没有。

  所以最后萧子瑢定下来的就是建康也有一套官职体系,但并不是三省六部制,而是九卿制,年少有为或者有能力的官员就放到建康来锻炼一下,若是合格就直接升入长安中枢。

  当然在担任九卿之前,这些官员都必须经历过外放,甚至萧子瑢已经盘算好了,跟后世一样,别管你多厉害出身多好,只要入朝就必须通过科举,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学习之后外放当亲民官,一点点往上升。

  举荐制度肯定也还是有的,但是通过举荐上来的就相当于走了捷径,想要跟那些考上来的人一样升官那就必须能力不逊于这些人。

  实际上有这个能力的人一般读书也不会太差,哦,萧子瑢甚至还打算等稳定下来之后,将公务员考试系统也给搬过来。

  后世的一些公务员在这年头算是小吏,小吏属于不入流的职位,能走正经科举仕途的人都瞧不起小吏。

  可就是这些小吏才是亲临一线,最知民生疾苦的人,所以若是有些人家里供不起读书,只要他认识几个字,那就可以给一个机会。

  若是足够有心气,肯定有人会想办法把读书这一块短板给补齐。

  朝中大臣不知道皇帝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