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 凭手艺挣得_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6章凭手艺挣得

  原来,像轧钢厂,机修厂,纺织厂这样的大型工厂,人员聚集区域,物资的供给都是优先级的。

  这也是国家对工人的一种优待。

  但是这种优待也是有差别的。

  毕竟供给配送无法做到完全的公平,给那个厂好一点,给这个厂差一点,谁也说不着,只要数量上满足需求就行。

  就像眼前的大肥猪,就是机修厂从收购站里花费大力气搞来的。

  现在,肥猪收购上实行“购一留一,购留各半”的政策,按毛重定等定价。

  也就是说,下面村子里的生产队社员养殖的两头生猪必须上交一头到收购站,剩下的那头才是生产队的。

  所以养猪人都是交一头比较小的抵任务,完成任务后自己那一头肥猪就可以用来卖钱。

  像这种体重达到200斤以上的大肥猪,最少也得养了两年。

  而且还是养猪的能够舍得拿饲料喂猪才行,否则根本养不了这么大。

  至于收购的价格,越大越重的肥猪卖的越贵。

  就像一般的收购价格,肥猪体重一般在100斤左右,价格在40~50,而这头从乡下收购来的,更是花了一百二十块。

  所以收购站也会花大价钱购买一些肥猪,也会成为分配的物资。

  下面各个厂能买到哪种就全凭各自本事了。

  丁祥军说的这些到也正常,可接下来的话却是颠覆了两人的认知。

  虽然配给到各厂的物资额度是差不多的,但真实调配起来的,买到的东西总有些差别。

  就像同样是一千斤肉的额度,这肉很肉还不一样。

  你买一千斤的精肉,我买一千斤的边角料,都是一千斤,吃起来也看不出什么差别,但这里面花费可是千差地别啊。

  徐远山和杨小涛对视一眼,都看出来不同寻常。

  虽然他不管后勤的事,却也知道轧钢厂的饭菜并不咋滴,以前还能说是艰苦岁月,大家都吃忆苦思甜饭,能吃饱就没啥意见。

  但现在听丁祥军这样说,

  貌似事情不对劲啊。

  上级对工业发展建设的重视,不可能让工人吃不饱饭,即便是艰难时期也是优先保证工人生活的。

  没道理现在过去了,还一直原地踏步。

  这里面,肯定存在着投机取巧。

  徐远山心里记下,回去就让人注意下。

  杨小涛在一旁听了之后,心里却是豁然开朗。

  先前得罪了李怀德,他就让周鹏周奎俩注意下,但这么些日子过去了,没有丝毫进展。

  现在,听了丁祥军这么解释,杨小涛才意识到,自己找错了方向。

  或者说,这事情要从源头上去找。

  既然知道了方向,他杨小涛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同样的,徐远山也记在心里。

  防患于未然同样是战士的准则,更何况是这种偷国家财产的硕鼠呢?

  两人吃完饭,天色已经黑下来,徐远山也没提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