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网络作协将浮出水面 网络写手渴望获身份归属_无限末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骁骑校”希望通过加入网络作协,解决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坦言,自己已经写了7年网文,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我算写作速度慢的,也写了有1000万字,但7年写下来,体力、精力、经历、激情透支得一干二净。”他因此急切希望能够得到充电的机会,“我入会后,很想参加针对网络作家的系统培训、采风等活动,为写作增加养分。”

  加入作协,能够给网络作家们带来的归属感和实际利益,也是他们所看重的。

  “树下野狐”举例说,如果你是收入低微,又没有安静写作空间的写手,只要成为上海网络作协会员,就可以申请到青浦文学基地闭关写作,那里可以提供食宿,免受一切打扰。“骁骑校”则笑言:“读者认可网络作家,但亲戚朋友不认可,如果想得到他们的认可,就需要作协发个证。”他说,自己身边就有从事网络文学写作的朋友,虽然收入很高,求婚时却无法得到女方家长的同意,直到后来加入作协,才解决了终身大事。

  17k总编辑刘英认为,网络作家普遍存在着身份认可的强烈需求。“他们年轻的时候无所畏惧,只要赚点儿钱,开心就好,但年纪大了之后,要结婚生孩子,就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刘英说,2009年推荐网络作家加入江苏省作协的时候,和一位作者闲聊,对方就曾说,“老婆就要生孩子了,如果孩子上学了,父亲的职业填什么?总不能填网络写手吧。”

  网络文学正在走向主流地位

  在长期关注网络文学发展的学者们眼中,网络作协的出现,意味着曾被视为另类的网络文学,正在出现主流化的倾向。

  北京大学副教授、文学评论家邵燕君分析说,网络文学已经拥有几百万人的作者队伍、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但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尽管精英文学曾经代表更先进的文化,但古今中外最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承担者,都是通俗文学。”她认为,作为当今通俗文学一部分的网络文学,势必要和今天社会的文学体制相互对接,要和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对接。“在我看来,成立网络作协,可以看做是网络文学开始走向主流化的一个信号。”邵燕君说。

  在网络文学逐步走向主流的进程中,也有人担心,一旦被作协接纳之后,意味着网络文学会被“招安”,网络作家的创作自由会受到影响,网络文学的特质会变味。对此,陈崎嵘明确回应:“这肯定是一种误解,我们从没有要求作家写什么、怎么写,我们只是给作家一些某些方面的扶持、帮助、提示和引导。”他同时表示,事实上,作协对网络作家会采取更加宽松的态度,没有必要产生这样的担忧。

  上海网络作协副秘书长王若虚也认为,“作协并不是管着作家,不是由上到下的管理,而是一个平等的服务。”他说,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签订的一般是版权合同,而不是劳务合同,他们的收入来源于版权合同,但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作协就是要填补一些空缺,“比如我们会帮助一些有创作成绩的网络作家,申请上海居住证。”

  已经加入网络作协的“树下野狐”,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作协并不是大众眼里封闭与僵化的体制,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副主席陈村是个真诚开明的老顽童、老网民,何况我始终坚信,在文学创作的世界里,没有任何镣铐可以锁住你的舞蹈,因为心是自由的。”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