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章封官进爵_调教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州大捷的消息,在京城不翼而走。二十九日的大朝,各文武大臣群起为帝王贺。武则天笑逐颜开,一战而胜,北方定鼎,朝廷太需要这样的大胜了。

  定州之战,徐驰以零伤亡的代价,一举歼灭苏丹禄两万人,朝里基本无人相信。但此次赵州之战,徐驰部仅战死五千余人,竟歼敌九万,俘四万,却是千真万确的。沙吒忠义与敬晖的奏章,白纸黑字,互相应证了赵州大捷的真实性。

  正如前文所述,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历次战争,从来都是胜少败多,不多的几次胜仗,都是小胜、惨胜。像徐驰这样的大胜,在战争端之前,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料到的。武则天之喜,自非一般,并油然而生出一股斜睨天下的壮怀豪气,当不足为怪了。

  胜局既定,大军即将班师回朝,朝廷的责任,就是大肆封赏。自沙吒忠义以下,各级大将军、中郎将、鹰扬郎将,直至各队正、伙长、什长、普通兵卒,无非是论功行赏,该升官的升官,该赏赐的赏赐,没有什么大的异议。争论的焦点,就是集中在徐驰的身上。

  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徐驰应该按文官晋阶还是按武将晋阶,另一个是,徐驰到底应该升到一个什么位置才合适。

  徐驰建功于沙场,自然是以武将晋阶,臣僚们都偏向于此。但在大权独揽、又特立独行的武则天面前,大臣们的意见就等于是放屁。让大臣们在一起议一议,犹如后世的人代会,不过是走走形式,举举手,至于到底怎么弄,人家早就盘算好了,安排好了。

  徐驰作为储备干部,如果年纪轻轻就让他掌握兵权,到他真正“位极人臣”的那一天,那还得了?武则天作为当权者,所思所想,自然与大臣们不在一个范畴之内。武则天早就想好了,仗一完,就解除徐驰的兵权,让他继续替自己弄钱。

  所以,大臣们煞有介事地议论了半天,最后还是皇帝力排众议,一言以决之,徐驰以文官晋阶。

  文武性质弄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个升法,具体升到什么位置。鉴于徐驰功劳之大,又赢的漂亮,众人虽然认为赐以县公国公,似有不妥,但封个正四品上的伯爵,或者封个从三品的侯爵,还是恰如其分的。

  武则天笑道:“诸卿虽是中肯之议,然陈卿年尚幼,又兼无赖,不肯受拘束,让他天天上朝都是勉为其难,岂敢委之以重任?朕左思右想,决定将其朝请郎之禄,升两阶,授之以奉议郎,不知诸卿以为然否?”

  武则天向来不吝啬封赏,但偏偏对徐驰,好像那些个虚衔很金贵似的,多出来的那几石俸禄,就会掏空大周的底子似的,硬是惜官如命。一年之内给徐驰升了两次官,由朝散郎而至宣德郎,由宣德郎而至朝请郎,由从七品上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