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1章 差一点上当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虎贲一万,合四万为禁军。

  左右卫府各两万,合四万。司州卫两万,另五兵有别、骑(虎骑)、都、左外兵、右外兵等各一万,合计十五万,统称为中军。

  要知道之前的高肇可是七兵尚书,除五兵,连左右卫府都有权调动。更何况还有由他亲自操训,本用来征蜀的四万新军。

  这么一算,高肇可直接调用的京畿部队足有十万以上,造反自是易如反掌。而如今等于朝廷用一个太保的虚衔,将他兵权剥的一干二净,高肇怎会心甘情愿?

  更有甚者,还将党附于他的李宪由司州牧迁为度支尚书,更是雪上加霜。

  虽说高猛任卫尉卿,掌左右卫府并羽林,但想也能知道,以元澄的秉性,怎可能不可着劲的掺沙子?短时间内,高肇和光杆司令没什么区别。

  所以,怎么算,高肇怎么不划算。

  李承志越想越觉得,高肇比他还要倒霉……

  “你还能笑的出来?”

  崔光横了他一眼,“我且问你,那西海遗部,果真是你李氏部曲?”

  “尚书公也是糊涂了,元英如何说,难道你就如何信?我屡次建言,高肇有鸿鹄之志,太后并诸公为何就不信?”

  崔光冷笑道:“你莫要顾左右而言他,若是太后与诸公未信你之言,岂能有今日这般?”

  李承志愣了愣,竟无言以对。

  州牧皆为封疆大吏,何况元魏还是军政一体,但为刺史,便掌一州之军权。是以怎能说调就调,说换就换?

  更有甚者,如今更是多事之秋,战事四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若非谋定而后动,朝廷焉敢连换十数州之刺史,镇将?

  怕是清明之时,李承志与高肇方一反目,暗示太后高肇有不臣之心之际,朝廷就已然开始筹划了。

  如今不过是借此契机,以雷霆之势发动了而已。

  若再往深里想,令高肇领军北征,难保不是朝廷顺水推舟,调虎离山之计。至于让自己委屈求全也罢,将自己步步紧逼也罢,无疑于掩人耳目,吸引高肇并其朝中党徒注意力的手段。

  越想越是惊骇,李承志如遭雷击,目瞪口呆。

  怪不得高肇会老老实实与柔然对战,更不敢挟大胜之势在六镇悍然起事,而是心急火燎的回了京?

  怕是他已然有所察觉,急于回京补救才会如此。

  他一直想不通,高肇为何不将计就计,让元英杀了自己。以除了这个眼中钉,肉中刺。反而多此一举,设计先让元英刺杀,而后假惺惺的再救自己一次。到最后不但未落下半丝人情,更让自己恨他入骨?

  只因如今的高肇近似骑虎难下,更似自身难保。必须要寻一契机,让朝廷先乱起来,继而火中取栗。

  这个契机,便是逼着自己先他一步而造反。与此相比,活着的李承志,对高肇才是最有用的。

  我干你大爷?

  差一些就上当了…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