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尽是反贼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极目的,是想反了这元魏皇帝?

  怪不得会被称为“志同道合之士”?

  听,多熟悉的词儿?

  但李承志又有些不解。

  就算想造反,也不应该是自己呀,为什么就不去拢络李始贤?

  与元魏皇室要仇有仇,要怨有怨,领军打仗更是一把好手,不比自己更合适?

  不对,谁说没拢络过。

  为何是同样的罪名,轮到赵氏,十几个族人子弟人头落地。但换成李始贤,才只是挨了一百鞭?

  怪不得李时又说,李始贤见了杨舒就绕着走,自己还以为是李始贤以示恭敬之意?

  这说不准,还真是在绕着走……

  看他脸色急变,目露惊疑,郭存信哪还不知道李承志在猜什么,不由的气笑道:“你以为个个都如你父亲,脑子里除了造反还是造反?

  只因先皇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留下的沉疴积弊极多,这些元族(鲜卑)显贵,已隐有不稳之相。

  再加当今陛下心思深沉,难以琢磨,而这高肇假借陛下之名,构陷汉家士族门阀之事多有发生,延容公等便以为,应早做打算……”

  李承志猛松一口气。

  你早说吗,害的我还以为身边尽是一窝的反贼。

  原来是这些人已从珠丝马迹中看出,这元魏的汉化改革的步子迈的太大,已然扯到了蛋,怕那些被强行压下去鲜卑人反扑,所以有备无患?

  啧啧,这嗅觉,也是厉害了。

  六镇起义的根本原因,不就是鲜卑贵族觉得元魏皇室的脑子坏掉了,可着劲的压迫鲜卑人,却极度的优容汉人所导致的么?

  但即便已料到了又能怎么样?

  该发生的依然会发生。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皇帝不是汉人。

  汉族门阀想让元魏皇室彻底汉化,却忘了汉化的再彻底,元魏皇室骨子里依然带着胡族的烙印。

  元魏皇室更清楚,如果真要让鲜卑彻底同化,这天下能不能轮到姓元的来做,都不一定。

  结果便是当今皇帝只想着搞平衡,今天拉拢一下汉族,杀掉一批胡族,明天再拉拢一下胡族,杀掉一批汉族。到最后两方都不讨好,哪个也没把哪个同化完全。导致矛盾日积月累,敌对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爆发……

  看看六镇起义后,将北魏一分为二的西魏和东魏,想想都觉得可笑:前者主体是汉人,当权者却是汉化后的胡人。后者主体是胡人,当权者却是胡化的汉人?

  历史上独此一家,绝无分号!

  李承志心念微动,笑吟吟的盯着郭存信:“那舅舅呢?”

  “我?”郭存信呵呵一笑,“舅舅文不能上马,武不能安邦。说高雅些是祭酒,说直白些,就是一夫子,哪里来的那般大的能耐?”

  李承志心中明了,却不点破。

  这么隐密的事你都知道,还敢说不是同伙?

  只是参与的不深罢了。

  说准确一点,是因为郭存信这个位置不尴不尬,不大好发挥作用。

  难道让他光明正大的给士族子弟灌输反胡的思想?

  嫌命太长了吧……

  但反过再说讲,不得不说这些人见识深远,也确实对自己不错。

  至多五六年,高肇就该倒台了,若沦为同党,最后肯定没什么好下场。

  但还是那句话,两者的层级差着这么多,他们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了?

  还有,这与胡家有什么关系?

  十点左右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