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0章 男性向趋势剧?_东京文娱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有些吃惊。

  虽然这五部电影融资不在少数,藤原圭没有凭借着自己战无不胜的功绩,就拒绝投资,只花自己的钱,而是依然采取了分担风险和收益的保守式做法。

  但是即使如此,一旦有一部以上的作品重大失利,水波制作依然要承受损失,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资金链出现风险——况且这家公司最近企图购买院线,想要扩大规模的意图很明显,一旦作品失利,怕是他们想要扩展院线资源的盘算也会落空。

  至于五部全赢的几率……又有多少呢?

  换做旁人,界内或许会给出极度悲观的答案;但毕竟是藤原圭,也没人敢下断言。这家伙令人大跌眼镜的次数还少吗?

  五部电影同时启动,钱也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

  电影既是碎钞机,也是印钞机。因为在电影市场,经常会出现商业奇迹——比如说几千万的成本撬动几十亿的票房,是有先例的;但也容易出现惨案,比如说一部电影就让整个公司濒临倒闭。

  五部电影,如果同时像电影《告白》那般盈利,会让水波制作这家公司过个肥年,行业地位也会“蹭蹭”上涨好几个层次,甚至以此为基础好好发展,五年内成为第六大影视公司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五部电影都如同《白夜行》那般亏损,即使已经分担了风险,这家公司也承受不住,到时候直接走倒闭程序就好了。

  其实不止业内讨论猜测,吉田贺史也操透了心。

  公司账面上的钱并不算特别多……作为一家中型影视公司,本来其实不少的,藤原圭买下这家公司时,注入了很多资金。再加上去年的几部大爆电视剧也带来了极高的收益,本来是可以过一个肥年的,奈何社长太败家,还没等众人大秤分金大口吃肉,就直接开始了五部电影的制作。

  而且还要留一笔钱慢慢地购买院线,这就更令吉田贺史感到头痛了。

  赚得多,花得更猛……根本不够啊。

  而且为了能够将公司牢牢地把握在手里,藤原圭拒绝了很多投资人——许多人都想参股水波制作,还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但是都被藤原圭拒绝了。

  但是藤原圭也不是独夫,开一家自己占股九成以上的企业,而是很赚人心地,将大多数股份收益与高层和其他员工共享。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挖墙角才那么顺利。

  但这样一来,来钱的渠道又少了一条。不接受投资,赚的速度又比不上花的,该怎么办?

  当吉田贺史询问这个问题后,藤原圭直接大手一挥:借嘛。

  借银行,把四大银行全借个遍,反正他们的放贷员也经常找上门,听说水波制作打算扩大企业规模,就来得更频繁了。模样和《半泽直树》里的放贷员真的一模一样,真的是点头哈腰希望把手里的钱送出去,甚至让负责接待这些人的水波制作的员工不可避免地生出警惕之心,脑海里盘旋着《半泽直树》里的一句话:

  银行就是晴天借伞,下雨收伞。

  但是藤原圭的意思是,借。他愿意送钱,我们就收。想办法走走关系,翻翻法律条文,取得低息贷款,中息也行。反正公司要花钱的地方多得是,借。

  97年的时候,水波制作向各大银行都贷款了不少钱,借的吉田贺史都有些心慌。

  借钱的过程是轻松的,因为几部作品的大卖,加上藤原圭的个人影响力,显示水波制作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短期内不会亏本,银行不担心钱收不回来。

  但是影视行业啊,风云变色一瞬之间,影视公司也不外如是。万一那几部电影失败了,公司露出颓势,吉田贺史也能想象得到,这帮人会怎么表演“小人革面”的戏码。

  但是藤原圭却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也不知道是装的,还是怎么样,一点焦虑感都没表现出来。

  反而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咨询,还订了许多份相关报纸。

  “来吧,来吧……浮动汇率制……就等你了,泰国政府……”藤原圭看着报纸,念念有词道。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