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2章忠臣气不平_后汉长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齐齐向那人望了过去。

  这襄平城中还有能够让老百姓如此信服的人吗?

  王淦一懵,陡然想起一人来,轻轻在马腹上踢上一脚纵马来到黑暗中,朝那人遥遥抱了一拳问道:“敢问阁下可是昔日与华歆割席分坐的管幼安管先生?”

  那人颔了颔首,借着火光向王淦回了一礼:“在下正是北海管宁,不知将军何人,为何驱兵入坊,难道就不怕陛下责罚吗?”

  陛下责罚?

  王淦苦笑一声,干脆从马背上跳下来,走到管宁身前:“先生可能还不知,本校尉便是奉了陛下之令前来捉拿老百姓的,否则本校尉又如何愿做这种被人指着脊梁骨唾骂的事情?”

  “你说什么?这是陛下的注意?荒唐,简直荒唐至极,我堂堂的大汉天子居然行出如此卑劣之事,也不怕让我大汉列朝列代的先帝蒙羞,让高祖从帝陵中爬出来!”

  管宁气得面红脖子粗,目光中满是愤恨和鄙夷,颔下长髯根根倒竖,“都是你这等阿谀奉承之辈不知道劝谏陛下,竟然令他做出这种自断根基自掘坟墓的事情来!”

  “哼,便宜话谁他么的不会说啊,有本事你去劝劝陛下,看他听不听得进去……”

  一名士兵不忿管宁将一通气全都撒在王淦身上,在一旁嘀咕了一句便被王淦出言打断:“幼安先生勿怪,实是陛下见太史慈兵临城下,又逢城头上的百姓骤起反抗,心中一时转不过弯来,我等苦谏不听也听不进去,因此才出了这个下策。”

  这岂止是下策啊,这简直就是在给王黎送分、送人头!

  管宁恨铁不成钢的指着王淦,终究没有再度骂出口。

  “幼安先生,陛下被困辽东不得自由,心中已起了玉石俱焚的念头。王某知道你乃天下奇才,视百姓如骨肉如手足,还请先生能够前往陛下的行在劝上一劝,救一救这满城受苦的百姓!”王淦怜悯的看着躲在角落中的那一道道身影,长叹一声当街跪拜下去。

  “还请幼安先生救一救这满城受苦的百姓!”

  “请先生救救小民!”

  执金吾的校尉都拜了下去,麾下的儿郎又岂会怠慢,那逃亡的百姓自然更加不会放过这关系着他们生命的机会,一个个从远处拥簇过来,在执金吾身后顺着长街跪了下去。

  整个如意坊一片寂静,数千人影从街道上、巷陌内、小楼里和沟渠中钻了出来,静静的跪在如意坊的长街上,一双双眼睛炽热的看着前方那道瘦削却又伟岸的身影。

  原来,自管宁来到辽东之后便一直隐居在这如意坊中。

  平素里,他与公孙度打交道也不谈政事,只是在坊中办了一所书院,讲解讲解《诗经》、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替公孙度做一些教化的工作,深受城中老百姓们的爱戴。

  而此次陈留郡王刚刚复出,便遇上太史慈和张南、焦触三人大军压境,根本就来不及征召管宁,因此也让无心出仕的管宁继续保持着自由之身。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孟子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和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管某虽然视官途为坎途,但也曾饱读圣贤之书,看来这一次为了老百姓们的安危,自己无论如何也得前往行在一趟了!

  “你等都起来吧,管某此次前往行在拼了性命也会让陛下收回成命!”管宁叹了一口气,朝众人摆了摆手,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坚定的向黑暗中走去。

  那道深夜中的身躯仿佛一道光明照耀着整个如意坊,老百姓们跪在地上双目含泪,紧紧的盯着那道身影,好像要将他牢牢的印刻在脑海中一般。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