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八十七章:其非良善,焉能不复_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施,恐燕地百姓第一个不答应。

  而在此之后的佛骨舍利一事。

  则为百姓心目中的燕王奕披上了一层神圣的金纱。

  至此,燕地百姓彻底归心。

  若许奕有需,振臂一呼间恐从者无算。

  至此先前秋收之际主动减免封地食邑百姓赋税,并建粮仓无息借粮与民。

  以及此番低价售卖煤炉、煤球等取暖之物,以助百姓度此寒冬。

  这一件件看似无益之事,实则却是其与百姓之间最不可分割的枢纽。

  须知。

  这人世间的一切情感,皆需维护。

  至于一劳永逸?那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朝廷尚需维护天下黎民之民生,方能保天下安生,皇权高坐。

  藩王亦需维护封地百姓之安稳,方能使万众归心,一呼百应。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顿住手中笔锋,静静地凝视‘燕地百姓’四字片刻。

  片刻后。

  许奕缓缓挪动笔锋,于那洁白如雪的宣纸上继续缓缓书写道:“两郡世家。”

  官已初步归心。

  民已彻底归心。

  现如今唯一挡在许奕面前,使其无法彻底整合燕地所有力量的便只剩下这‘承上启下’的世家大族。

  其权不如一地郡守。

  其数不如芸芸百姓。

  但其却是一地运转最不可或缺之物。

  好在。

  随着其与朱家联姻。

  随着梵家主动来投。

  这最后一块绊脚石已然消去近半。

  待其腾出手来,便可以雷霆之势彻底击碎那仅剩的大半块绊脚石。

  到了那时。

  整个燕地,上至官吏、中至世家大族,下至黎民百姓,皆可为其所用。

  到了那时。

  任外界如何风雨漂泊,他自有一处净土是为屏障。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再度顿住手中笔锋,静静地凝视着宣纸之上的‘两郡世家四个大字。’

  片刻后。

  许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略显冰冷的笑容。

  随即笔锋微动,于那洁白的宣纸上再添三个大字--王大营。

  如果将‘郡守归心’,‘百姓沉心’,‘世家臣心’归为对内之政的话。

  那么王大营自成立的那一切起,其刀锋所指便是对外。

  那王大营内的一万九千名新卒,在两千名陷阵营老卒夜以继日的‘摧残’下,现已初具精锐之势。

  而这仅仅只是士卒自身。

  若是算上许奕这数月以来呕心沥血般为其筹备的军备。

  如十发弩、如二十连弩、如雁翅刀、如战马、如正在城内夜以继日赶制的布面铁甲耳。

  若是算上这些的话。

  现如今的王大营两万一千名士卒,完全无惧世界上任何一支同等规模的军伍。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顿住手中的狼毫笔,目光平静地凝视着宣纸上平平无奇的‘王大营’三个大字。

  不知过了多久。

  许奕缓缓提起手中狼毫笔,于王大营三个大字之后,再添两个小字--半年。

  【话说,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