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近炸引信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则主要采用磁性近炸引信和静电近炸引信。就具体技术性能而言,这三种引信可谓是各有短长。

  无线电近炸引信的主要优点是有效作用距离较远,在引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引爆的精度相对较高。无线电近炸引信的缺点,一是储存寿命比较短,二是失效率较高(*********,美国还有很多舰船上有半数的无线电引信无法正常工作),三是无法克服海面和地面杂波干扰,导致在射击掠海掠地目标时,炮弹早爆现象相当严重。

  磁近炸引信的主要优点是应用范围较广,除了可用于防空弹药外,还可以用于鱼雷、水雷甚至反坦克弹药,另外失效率也比无线电近炸引信低有些。至于磁近炸引信的缺点,一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二是抗噪声能力弱,由于地球本身就有磁场,地下矿藏甚至水下沉船也可能产生磁场,如果不能对这个问题加以补偿,引信击发时间就可能过早或者过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位面中,德国的磁近炸引信除了坑过高炮部队外,还坑过潜艇部队。二战早期德国潜艇射出的鱼雷屡屡因为不能按时引爆而贻误战机,就和磁近炸引信抗噪声能力弱有很大关系。虽然这些问题最后都有所改善,不过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

  最后是静电近炸引信,这玩意的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是结构简单(就是一个火花放电器或者电容),价格便宜,不易失效,而且体积小巧(相对无线电近炸和磁近炸引信而言),所以可以适应更小口径的炮弹。缺点是作用距离实在太短,大多情况下无法超过五米,只有无线电引信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是因为静电引信是靠感知飞机上携带的电荷激发火花放电器工作的,但大气中的电荷本身就不是完全均匀分布的(否则云层之间就不会有雷电了),如果将静电近炸引信的传感器设置得太过敏感,引信就很可能因为大气中电荷的不均匀性提前爆炸。

  在近炸引信的问题上,海伦娜并不准备在一条道上跑到黑,她准备将这三种技术路线平行推进下去。虽然在二战的技术条件下,每一种类型的近炸都有难以克服的短板,但海伦娜认为把每一种近炸引信用在特定的场合还是有可能做到取长补短的。

  比如磁引信抗噪声能力弱,海伦娜认为今后可以把它用在防空塔这种固定堡垒上,因为某个固定地区的地球磁场还是相对稳定的,可以通过增加补偿装置来克服缺陷。至于用在鱼雷上的近炸引信,海伦娜认为今后只能靠将传统的双脉冲信号变成三脉冲信号,并且增加脉冲计数器来补偿了,反正鱼雷已经够贵了,也不在乎再贵这么一点点。

  比如无线电引信无法过滤地面和海面杂波,海伦娜准备今后只在舰载大口径高炮射击中高空目标时用它。如果大口径舰载高炮需要射击掠海飞行的目标时,可以改用定时/静电近炸的组合式引信,这样就不会受海面杂波干扰了。

  再比如说静电近炸引信作用距离近,那就干脆用于*********高炮上,反正它们的爆炸杀伤范围也不大。静电近炸引信还有体积小、价格便宜的优点,与这一口径级别的高炮配合,倒也算得上是相得益彰。

  当然,就目前而言,以上这些设想全都是将来时,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近炸引信进入实用阶段,不过海伦娜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德国是不会在这方面落后的,光是海伦娜提前开发出的柱状栅极管,就已经给德国在这方面带来巨大的先天优势了。毕竟柱状栅极管天生拥有小巧的体积和极其优秀的抗过载能力,而上个位面美国科学家为了解决炮弹出膛时承受的巨大加速度,可是不知道挠掉了多少根头发。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