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开天辟地头一份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中,已经摆好了香案,杜立德在下首站候。场地当中,已经铺好了一张红毡条。杜立德身边,站着礼部仪制清吏司的汉郎中和丁汝昌,他们两个,负责提点杜立德的动作举止。

  只见恭王和关卓凡两人,先后“出列”,缓步走到香案之前,恭王偏左,关卓凡偏右,都是面带微笑地站定了。

  香案前是宣旨人的位置,可是,怎么会有两个宣旨人呢?再看恭王和关贝勒手中,一人捧着一份黄绫圣旨――还真是两个宣旨人!

  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堂上堂下都发出了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这时,仪制清吏司的满郎中走上前来,给恭王和关卓凡一人打了一个千儿,站起身来后说道:“接旨人已到,请王爷和贝勒爷宣旨!”

  恭王和关卓凡互相看了一眼,点了点头。那位满郎中转身招了招手,一名“承差”捧着一个大大的银托盘,走了上来,在一边站定了。

  托盘上面,是二品武职狮子补服――一等男爵是正二品。不过,细心的人留意到,暖帽上面的顶子,可是“亮红顶子”,不是“起花”的“暗红顶子”,就是说,这是赏了“头品顶戴”。

  更扎眼的是,白玉翎管中,插着支流金溢翠的双眼花翎,这个,可比“头品顶戴”还要厉害。

  堂上堂下,都发出了低低的“啧啧”赞叹声。

  恭王先展开手中的圣旨,轻轻咳了一声,说道:“有旨,杜立德听宣!”

  只见杜立德走到场中,摘下圆顶礼帽,在红毡条上跪了下来,双膝着地。

  堂上堂下,立时响起了一大片的“嗡嗡”声,人们隐隐骚动起来。

  恭王微微一笑,开始宣旨。

  这道旨意并不好拟。不能走给本国臣工封爵的路子,不能在受爵人的品行上过多着墨――你总不能说人家“公忠体国”吧?思来想去,决定只叙其功,不必及其余。

  说到杜立德的功劳,主要是两个,不过,都不能说得太实。

  这第一个,是日本之役,“勘定逆乱,厥功甚著”――打日本,杜立德的真正功劳,是若狭湾海战中,干掉了明治天皇以下一大班倒幕的皇室和公卿,这个,当然不能在旨意中实述。

  第二个,是在中美之间,“敦睦邦谊,可堪表率”――这句话没有说错,不过,里面有一个小小关节:杜立德是美国公职人员,按照美国宪法,公职人员接受外国君主授予官职爵位,要先经过美国国会的批准。虽然这只是个手续问题,但过场毕竟没走完,旨意里的话就不好说的太张扬。不然,美国政府的脸上,未免会有点尴尬。这个“功劳”,只能含糊两句就过去了。

  恭王把“钦此”两个字清清楚楚地念出来之后,杜立德大声说道:“杜立德领旨谢恩!”――这几个字,说的居然是中国话。四声虽不甚正,可大伙儿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