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三七章 姐姐姐姐,你好我好,一双两好_乱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替两宫皇太后请个三、五次的安,就很不错了。

  至于住在紫禁城之时定例的“晨昏定省”,自然是完全欠奉了。

  同样的道理,颐和园的人――主要是指可以外出的太监,“进城”的次数,较之之前,亦必减少。

  要知道,王公眷属和太监是皇太后获得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个渠道,如此一来,时间一长,落寞乃至“壅蔽”的感觉,就会出来了。

  颐和园的山水再秀美,殿阁再辉煌,慈禧对之的新鲜感,也终有淡去的一天,到时候,她就会发现,不管比长春宫大了多少,这个颐和园,到底也只是另一只更大号的金丝笼子罢了。

  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这只金丝笼子的网眼,编织的还要更加细密些――里头的出不去,外头的进不来。

  如是,生出“被软禁”的念头,也说不定。

  到时候,强烈的心理落差下,慈禧就会愈加怀念“过去的好时光”了。

  想多了,以这位姐姐的脾性,一定会生事。

  前文分析过,两宫皇太后虽然已经“撤帘”,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旧拥有给关卓凡“添麻烦”的能力――即便关卓凡已经掌握了最高权力;因此,关卓凡要想个法子,尽量减少慈禧的心理出现过大的落差,进而减少她因之生事的几率。

  这个法子,就是“舆闻简报”了。

  “舆闻简报”的内容,上至国家大政,下至坊间秘闻,各种性质之“舆闻”,囊括无遗;半个月一次,频率也很合适――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时效性并不差,有了这样东西,两宫皇太后等于和外界保持着一个相当高效的连通,耳聪目明,再不会有“壅蔽”之惑的。

  还有,关卓凡定规,初一、十五之外,如遇特别重大事件,则在两次例行的“舆闻简报”之外,另行于当天或次日呈送“号外”。

  这就非常贴心、非常周到了。

  既然我如此贴心、如此周到,你也没有什么“壅蔽”之惑了,那么,你就应该不会随便向我生事了吧?

  此即曹毓瑛说的,“王爷既然去‘自寻’这个‘烦恼’了,这个‘烦恼’,应该就不会来‘自寻’王爷了。”

  不过,文祥“自寻烦恼”之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两宫皇太后已经“撤帘”,政府却还向她们呈送包括“国家大政”在内的“舆闻简报”,容易叫人生出误会:两宫皇太后是否还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对政府的影响力?是否还参与政府的政策制定、奖黜任免?

  另外,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增加两宫皇太后对“舆闻”的了解,即是增加她二位对“舆闻”的发言权,咳咳,说的不好听点儿,这是――

  “东边儿”也就罢了,“西边儿”那位,以其脾性和本事,裁抑犹恐不足,你还……咳咳,那不是……“资敌”吗?

  对于这个

  请收藏:https://m.toun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